8月7日下午,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院長林楚生率“三茶統籌”調研組前往陽江市進行調研。在廣東省茶文化研究會副會長、陽江市私營企業協會茶商分會會長張帝高的陪同下,調研了名濠中聯茶葉市場的建設情況,林楚生對陽江本地茶葉市場建設取得的成績給予了充分的肯定,并對其茶葉倉儲與金融化發展提出建議。
(相關資料圖)
調研組在陽江市名濠中聯茶葉市場
隨后,調研組在陽江市名濠飯店召開陽江茶產業調研座談會,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、總農藝師鐘保遷、種植業管理科科長周天炳,以及陽江茶企代表等出席本次座談會。
鐘保遷表示,陽江市茶園種植面積8000多畝,年產茶300多噸,茶園主要集中分布在陽西縣、陽東區和陽春市,目前茶園面積最大的是陽西東水山茶,占全市茶園面積約40%。近幾年,也開始生產沉香茶、春砂仁茶等代用茶,主要銷往江浙一帶和國外。茶葉作為推動鄉村振興的高附加值經濟作物,陽江市委、市政府也高度重視,要求把茶葉作為鄉村振興的新興產業大力發展。但目前陽江茶產業仍面臨加工水平較低、專業人才不足等問題亟待解決,規模體量總體還比較小,陽江茶產業還有許多提升空間。
周天炳認為,陽江有發展茶產業的歷史基礎和先天優勢。1980年代,陽江茶園面積曾多達12000多畝,但由于1990年代大量農村勞動力外出務工和種植荔枝、龍眼等果樹的熱潮興起,茶園面積急劇萎縮,低谷時僅剩2000多畝。在2018年的工作調研中,發現陽春市有白毛茶等地方特色品種。
林楚生表示,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長期以來非常重視陽江茶產業,本人也對陽江有著非常深厚的感情。陽江是廣東全省少數生態環境仍未遭受工業污染的城市,在旅游方面也有很大的地域優勢和發展基礎,本地茶葉的消費基礎也很好,茶產業應該對陽江的鄉村振興發揮更大的作用。我院愿攜手陽江市農業主管部門,為陽江茶產業發展找準聚焦點與發力點,助力陽江茶產業高質量發展。
陽江市農業農村局黨組成員、總農藝師鐘保遷(中)、種植業管理科科長周天炳(右)
8月8日上午,調研組一行赴東水山,對陽西縣東水山茶業有限公司進行了實地走訪調研,全面了解陽西東水山茶的發展現狀,陽江市農業農村局種植業管理科科長周天炳、副科長何業錦參加本次調研。
調研組深入公司茶園基地和生產車間,認真聽取情況介紹,詳細了解當地茶葉種植環境、茶葉品種、產量品質、產品開發、銷售渠道等情況,與茶企負責人面對面交流,了解企業發展現狀和存在的問題,實地指導茶葉生產工藝等。
陽西縣東水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林國忠表示,公司于2012年成立,已發展成為陽江最大的茶企,投產茶園面積約1600畝,品種以黃金芽、本地群體種等為主,主要生產紅茶、白茶和綠茶,結合當地良好的自然條件和優美的自然風景,未來計劃進行茶旅融合發展,拓寬茶葉銷售途徑和盈利空間。
調研組在陽西縣東水山茶園
參加調研的還有特聘研究員、華南農業大學教授陳飛鵬,特聘副研究員安菲佳,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副教授張春娥,廣東農工商職業技術學院教師王汭男,廣東省茶文化研究會秘書長林佳藍等。陽江市私營企業協會茶商分會副會長黎明、賴澤南、張新華、曾琳迪,副秘書長譚文杰、石婷出席座談會。
相關閱讀
“三茶統籌”調研 | 助力鄉村振興 服務基層茶企(三)
來源: 廣東省茶文化研究院,信息貴在分享,如涉及版權問題請聯系刪除